|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银行业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必然受到较大影响;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存贷利差逐渐缩小,中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受到挑战;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大量存款转移到互联网金融市场,搅动了中小银行原本稳定的存款来源,增加了其负债成本;2019年,包商事件持续发酵,导致同业流动性分层现象加剧,增加了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在以上背景下,中小银行转型迫在眉睫。未来,中小银行经营应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服务好新兴产业,坚持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走差异化竞争之路,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合理压降成本,向轻型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型。而发展票据业务可以很好地推动中小银行向以上方向转型,促进中小银行改革发展。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使命,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中小银行曾一度通过同业业务快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但这一过程也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影响了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从而削弱了金融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当前,中小银行转型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票据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其在真实贸易背景中产生,企业只需要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便可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金流转,有利于企业减少应收账款,提高资金周转率。当企业资金紧缺时,还可以将手中的票据进行贴现,或者打包后以标准化票据的形式来融资,由于票据代表的多是银行信用或大企业信用,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大量客户为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迫切需要银行资金支持,通过票据业务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大企业信用进行融资,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中小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一些传统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影响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增长,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新经济必将成为未来引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银行要逐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新兴产业配置更多的资金,支持新经济发展。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不同,很多新经济企业可抵押固定资产占比较少,资产结构中更多的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而目前银行对于无形资产估值的技术体系还未发展成熟,再加上这些企业往往都成立时间不长,没有足够的财务数据可供参考,因此通过贷款支持新兴产业不仅存在很多困难同时也会增长银行信用风险。通过票据业务,中小银行对新经济企业的信用评估由强调企业规模、可抵押资产价值、财务数据等转向核实票据背后的真实贸易背景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资金在新兴行业中的配置,实现对新兴行业的精准滴灌,真正成为新经济坚定的服务者。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当前,中小银行经营方式、范围、业务内容、管理方法高度趋同,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很难与大型银行竞争,因此中小银行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是集中资源深耕优势领域,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知名度高的精品业务品牌,实现“换道超车”,精品品牌形成后会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也会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票据业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金融业务体系,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一体化专业经营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整体规划票据全产品体系,形成业务品牌,提高票据经营综合竞争力,并促进中小银行集约化、精细化转型。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中间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存贷款利差减小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非息收入是检验其转型质量和速度、转型创新度的标尺,提高中间收入占比有利于中小银行增加收入来源渠道,提高收入稳定性。票据承兑、票据管理、票据托管、票据经纪、标准化票据存托均属于中间业务,票交所建成后,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中间业务,中小银行通过做大做强上述业务,可以有效增加中收,提高自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
||||
【返回首页】 |
||||
上一篇:
中小银行票据发展现状
|